钢琴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和声小调

[发谱] Bach, Johann Sebastian 巴赫 钢琴曲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Chromatische Fantasie und Fuge in d Minor BWV 903
巴赫于1702年创作了这首《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Chromatische Fantasie und Fuge in d-Moll  BWV 903(另一说法是此曲定稿是约1730年在莱比锡完成),堪称整个十八世纪前半期古钢琴音乐的顶峰之作,其内容的深刻与形式的完美,足以与贝多芬、肖邦最优秀的奏鸣曲相媲美。

第一乐章的幻想曲可分为两大段落。第一段由一系列快速音阶琶音与分解和弦走句组成,近似于炫技性的“托卡塔”写法。新颖的乐思犹如猛烈突进的音流在人们面前疾驰而过,简直使人目不暇接,就像是巴洛克建筑艺术那样富于动势与鲜明的色彩感。第二段相当于一首悲剧性的宣叙调,在简单的和弦伴奏下的朗诵式音调,诉说着人世间无限的悲痛。在此可以听到巴赫时代绝无仅有的远关系调性的变化以及连续半音下行的和声进行等新颖手法的运用。

第二乐章的赋格是三声部,主题是一个长达八小节的抒情旋律,表现了巴赫作品中常见的沉思默想的形象。这一主题以丰富的复调手法作了广阔的发展,形成相当宏伟的结构,从而使这首古钢琴赋格曲在很大程度上近似于巴赫为管风琴而作的结构宏大的赋格曲。乐曲在疾驰的音阶型音群上升至顶点时结束。




Bach - Chromatische Fantasie und Fuge in d-Moll (Busoni Edition).pdf

2.7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布索尼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哥德堡变奏曲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哥德堡变奏曲》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Ari-amit Verschirdenen Ver nderungen ,1742年作为《古钢琴练习曲集》第4卷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作曲家自称是“一首为音乐爱好者消遣用的咏叹调及各种变奏,由两个手键盘的羽管键琴弹奏。”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 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为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塔、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层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三十二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三十二段是经过三十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三十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其间三十段变奏分别是:

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部随基本旋律。

3.卡农,三声部,使用第一层键盘。

4.模仿前一变奏。

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

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

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

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

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

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

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

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ilbet。


PS:Quodlibet 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Bach - The Goldberg Variations.pdf

3.56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为四架古钢琴而作的a小调协奏曲 BWV 1065
巴赫曾经将一些作品改写为“为三架、四架古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为四架古钢琴而作的a小调协奏曲》Concerto for 4 Harpsichords in a Minor BWV 1065 的前身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为四把小提琴而写的一个协奏曲(RV580)。据传这部作品是巴赫到达莱比锡居住后不久创作而成的,时间大约在1730-1733年间。原作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而改编之后的BWV 1065 保留了整体清晰透明与细节丰富多彩之间的良好平衡。第二乐章的改编尤其出色------尽管巴赫对与原作的改动相当之少------巴赫令这个乐章增加了奕奕生机与灵动的表情,在此实现了他所谓的“完美和谐”;不过不是通过复杂的对位,而是通过几位演奏家合作下一系列的和弦。


Bach - Concerto for 4 Harpsichords in a, BWV 1065.pdf

3.25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7首托卡塔 BWV 910-916

巴赫为古钢琴而作的这《七首托卡塔》7 Toccatas BWV 910-916 ,它们分别是:

1. 升f小调 BWV 910 ,大约作于1717年。

2. c小调 BWV 911 ,大约作于1717年。

3. D大调 BWV 912 ,大约作于1710年。

4. d小调 BWV 913 ,大约作于1710年。

5. e小调 BWV 914 ,大约作于1708年。

6. g小调 BWV 915 ,大约作于1708年。

7. G大调 BWV 916 ,大约作于1719年。


Bach - 7 Toccatas BWV 910-916.rar

3.84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f小调第五号古钢琴协奏曲 BWV 1056

巴赫定居莱比锡之后,担任两个乐迷合奏团的指导,他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参加演出。在1730~1733年间,他一共创作了13首从一架至四架古钢琴与弦乐队的合奏曲。其中,一架古钢琴的协奏曲一共七首。下面是《f小调第五号古钢琴协奏曲》BWV 1056 ,这一首据考是改编自《g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原曲也已不存在了。

三个乐章分别是:

1.快板
2.广板
3.急板


Bach - Harpsichord Concerto in f minor,BWV 1056.pdf

1.66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音乐的奉献 The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The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 ,作于1747年。

1747年巴赫到柏林看望他的爱子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巴赫(Carl Philip Emanuel Bach),当时柏林的腓德烈大帝请他到宫中献艺,他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即兴创作演奏利切卡莱 Ricercare(略长的赋格),使大帝赞叹不已。从柏林回莱比锡后,巴赫根据腓德烈大帝所给主题作成一套作品,献给大帝,他自己亲笔作了献词,并在乐谱上,特别以拉丁文注明了几个字,意思是说“遵照国王的旨意,其他的部分都按照卡农的技巧处理”。其实,巴赫把这些曲子写得像谜语一样,让国王去猜,而谜底就藏在拉丁文里面。因为,把拉丁文注明的几个大写字母拼凑起来就是RICERCAR(拼一次,读一次),这是意大利文,意思是“主题模仿”,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赋格曲最初的形式。巴赫不但作曲技巧精湛,也擅长玩文字游戏,而他的《音乐的奉献》听起来也的确莫测高深。晚年的巴赫非常热中复杂的作曲型式,62岁的巴赫更将他身上所有的技能,凝聚在《音乐的奉献》里。虽然巴赫不只是想表现技巧和方法,但是毫无疑问的,整部作品是一种相当高明的音乐游戏。用来提高智力、锻炼“金头脑”是不错的练习,但是对於耳朵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了。

这部作品共包括:

1.三声部利切卡莱 Ricercar a 3 Voci,乐器配置:古钢琴独奏;(注:利切卡莱——15世纪末某些乐曲的标题,泛指练习或习作)

2.无终卡农 Canon perpetuus super thema regium,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3.各种卡农 Canones diversi

   a.二声部卡农 Canon a 2(两把小提琴);
   b.由小提琴演奏的二声部同度卡农 Canon a 2(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c.二声部反行的 Canon a 2, per motum contrarium;
   d.二声部扩大与反行的 Canon a 2, per augmentationem, contrario motu(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
   e.每次升高一全音,变调的二声部 Canon a 2, per tonos(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各一把);

4.卡农型赋格 Fuga canonica in epidiapente,乐器编制:长笛(或小提琴)、古钢琴;

5.六声部利切卡莱 Ricercar a 6(古钢琴独奏);

6.二声部卡农 Canon a 2, quaerendo invenietis(中提琴与大提琴);

7.四声部卡农 Canon a 4(3把小提琴和大提琴);

8.三重奏 Son sopr'il soggetto reale, trio(长笛、小提琴、古钢琴);

   I. Largo 广板
   II. Allegro 快板
   III. Andante 行板
   IV. Allegro 快板

9.无终卡农 Canon perpetuus, contrario motu(乐器与8同)。


以上就是初版时的顺序编排。事实上后来的许多音乐理论家对上述编排顺序不断地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样的编排未必符合巴赫的本意。至于初版时由于巴赫仓促制版,在页面编排上的问题最终造成了曲目顺序混乱的主要原因。后来在一位叫H.T.达维德(H.T.David, 1902-1967)的音乐史家的倡议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曲目顺序编排。这就是所谓“H.T.达维德版本”。如果对照上记初版的编排,此版本的编排顺序为:

  利切卡莱(对弗雷德里希二世主题的三声部赋格)→初版的1  
  ↓  
    卡农(对主题的定旋律卡农) →初版的2,4,5,6,7  
  ↓  
  三重奏鸣曲(对主题的定旋律赋格,赋格主题的再赋格) →初版的12,13,14,15  
  ↓  
  卡农(对主题展开的卡农) →初版的3,8,10,11,16  
  ↓  
  利切卡莱(对主题的6声部赋格)→初版的9
  

从这个编排,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三重奏鸣曲为中心,分别向两端卡农,利切卡莱扩散而去的对称结构,事实上巴赫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样的构成。或许符合巴赫的本意吧……  

另外,曲中的两首利切卡莱就是为弗雷德里希二世所直接要求的曲子。现在看来3声部利切卡莱就是巴赫在弗雷德里希二世面前成功演奏的那首三声部赋格变奏了。而6声部利切卡莱就是巴赫当时没法当场献技的那首六声部赋格了。虽然巴赫将这两首利切卡莱的演奏乐器设想为键盘乐器(根据当时的情形来看,HARPSICHORD更加让人感到有一些AUTHENTIC的感觉),事实上后人使用其他的方式改编的利切卡莱也实在是不少,如H.科勒尔将六声部利切卡莱改编成管风琴曲,E.菲舍尔将其改编成弦乐曲等等,其中A.威伯恩改编的乐队曲更是让人难忘……  

整个作品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原版谱(包括后来的“H.T.达维德版本”)中除了对三重奏鸣曲和第四曲的两声部卡农指定了乐器以外,其他部分并没有特定以哪种乐器演奏。这或许是巴罗克时代音乐的一大特点,当然在某种意义上给演奏者留有了巨大的活动空间。反之也要求演奏者具有相当的巴罗克音乐演绎理解的能力,方可使整个曲子完美展现……


Bach - The Musical Offering BWV 1079.pdf

3.99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意大利协奏曲 Italian Concerto BWV 971
《意大利协奏曲》Italian Concerto BWV 971 ,F大调,作于1734年,在巴赫键盘练习曲的第二册中与《法国组曲》合为一集,于1735年作为《古钢琴曲集》第二卷出版,此曲原标题为《意大利风格协奏曲》Concerto nach Italienischem Gusto 。在巴赫的时代,意大利音乐发展之快,对整个欧洲影响极大,巴赫从青年时代起就研究意大利音乐,他采用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形态,尝试在大键琴上表达合奏与主奏的效果。这首作品是为双层键盘的大键琴而创作的,在双层键盘的曲目中,这是一首非常重要的作品。从库普兰到莫扎特这段期间的双层键盘大键琴作品中很少有标明如何运用上、下层键盘,都是任凭演奏者自己对音乐的诠释来处理。几乎可以说,只有巴赫的这首意大利协奏曲是将如何使用双层键盘标示最清楚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不但在音乐的内涵、音乐的结构、以及音色上的运用有相当完美的表现与安排,对演奏双层键盘大键琴的技巧更是能够发挥到淋漓尽致。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使得钢琴兴起而大键琴势微,人们较少谈论这首在双层键盘大键琴中属于重量级的作品。

《意大利协奏曲》是巴赫作品中为数极少的标有原始力度记号“强”forte “弱”piano 的乐曲(在巴赫的时代,这两个字的缩写f和p尚未使用)。forte 和piano 的对比力度可以在双层键盘的羽管键琴上表现。第一层键盘为一键双弦(两根弦长度不一)的装置,发出的是八度双音,音量较强;而第二层键盘为一键独弦的装置,发出的是单音,音量较弱。在某些羽管键琴上,两层键盘的装置还能连通。第二层键盘的声音可以叠加到第一层上,从而产生更大的音量。正因为此,这首独奏乐曲才有可能模仿大协奏曲的风格。上下谱表都标有forte的段落,表示乐队的全奏 Tutti ;而上下谱表都标有 piano 的段落,则指乐器的独奏或重奏。演奏者应当凭借良好的趣味和判断力来处理这些段落,而不是机械地弹响或弹轻。这些段落内部的各种力度变化不宜表现得太过分,以免破坏作品的基本结构。钢琴演奏者遇到一只手标有 forte ,另一只手标有 piano 的段落时,应当运用合理的力度,在整个段落中都让一只手的声音比另一只手突出一些。在第二乐章,巴赫仅在一开始处标注了右手的 forte 和左手的 piano 。高声部是按独奏乐器的风格所写,而左手声部是两个声部的伴奏。这首作品的一般演奏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共包括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速度未予指定,大约是稍快的快板,活泼的主题以合奏方式表现,随后是合奏与独奏的交替表现,最后主题又以合奏方式表现。

第二乐章,行板,转为d小调,右手旋律模仿小提琴主奏的抒情调,左手始终是数字低音的音型。

第三乐章,急板,又转回F大调,回旋曲风格,交互配置合奏与主奏,形成复杂而丰富的协奏效果。


Bach - Italian Concerto BWV 971.pdf

1.03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6首帕蒂塔 Six Partitas BWV 825-830
巴赫为键盘创作了一套《组曲》,也就是“帕蒂塔”Partita ,遗留下来的共7首。其中,第一首完成于1726年;此后,到1731年为止陆续完成了其它各曲。因巴赫把第一至第六号合辑成《古钢琴练习曲集》第一卷,最后一首与《意大利协奏曲》辑入第二卷,所以现在所称的这套组曲其实只有六首(BWV 825 - 830)。

Partita 是意大利语,在意大利语中,它本是变奏曲之意,十七世纪才有组曲之意。意大利风格的组曲,是对各类舞曲的组合,Partita 的键盘作品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间在德国发展,由巴赫推向高潮。后人因有“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名称,也称这部组曲为“德国组曲”。巴赫的这一套《帕蒂塔》Partita BWV 825-830 ,其中不光包括有舞曲,还包括了幻想曲、谐谑曲等。

在巴赫创作的这些组曲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舞曲,如: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一般是4/4拍,原意是“德国风”或“德国舞曲”,大都以厚重的复调手法写作,速度中庸,没有特殊的节奏,一般放在组曲前面,充任前奏曲的任务。

库朗舞曲 Courante :又译“库朗特舞曲”,这是从“奔跑”Courir 一字演变出来的舞曲,有法国式与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一般为3/2或6/4拍,多声部精致而沉重。意大利式3/4或3/8拍,有轻巧快速的装饰音型。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西班牙舞曲,在组曲中巴赫稍以夸大,当作温和的慢板乐章,强调抒情性格。

小步舞曲 Menuet :小巧玲珑,3/4拍,是洋溢着路易十四时代那种优雅的宫廷气氛的舞曲,性格单纯、沉着而高雅,中庸速度。

基格舞曲 Gigue :又译“吉格舞曲”,一般放在组曲末尾,有终曲强烈的性格。速度快,气氛明朗,节奏强烈,大都是有附点的三拍子,巴赫利用二声或三声的模仿对位手法,常使这种舞曲带有赋格曲风。在组曲后半部,主题常以逆行方式出现,这种舞曲相当于奏鸣曲中的回旋曲终曲,在组曲中极富变化,最具技巧味。

加沃特舞曲 Gavotte :又译“嘉禾舞曲”,跟小步舞曲一样,属小曲子,大都是2/2拍,这是法国民俗舞曲,容易亲近,相当纯朴,中板。

布列舞曲 Bourree :又译“布雷舞曲”,法国的农民舞曲,2/2拍快板,爽朗而活泼,规模比加沃特舞曲大。

帕斯比叶舞曲 Passpied :又译“帕斯比艾舞曲”,很古老的法国舞曲,3/8拍子,活泼而热烈。


《降B大调第一组曲》Partita No.1 in B-flat Major BWV 825 ,献给克膝领主的长子。共包括六曲:

1. 前奏曲 Praeludium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两首小步舞曲 Menuet I & II
6. 基格舞曲 Gigue


《c小调第二组曲》Partita No.2 in c Minor BWV 826 ,共包括六曲:

1. 序曲 Sinfonia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ura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回旋曲 Rondeaux
6. 随想曲 Capriccio


《a小调第三帕蒂塔》Partita No.3 in a Minor BWV 827 ,共包括七曲:

1. 幻想曲 Fantasia
2. 阿拉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滑稽曲 Bflashesca
6. 谐谑曲 Scherzo
7. 基格舞曲 Gigue


《D大调第四帕蒂塔》Partita No.4 in D Major BWV 828 ,这是六部帕蒂塔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共包括七曲:

1. 序曲 Ouverture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urante
4. 咏叹调 Aria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6. 小步舞曲 Menuet
7. 基格舞曲 Gigue


《G大调第五帕蒂塔》Partita No.5 in G Major BWV 829 ,共包括七曲:

1. 前奏曲 Praeambulum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小步舞曲 Tempo di Menuetto
6. 帕斯比叶舞曲 Passepied
7. 基格舞曲 Gigue


《e小调第六帕蒂塔》Partita No.6 in e Minor BWV 830 ,共包括七曲:

1. 托卡塔 Toccata
2. 阿拉曼德舞曲 Allemanda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抒情调 Air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6. 加沃特舞曲 Tempo di Gavotta
7. 基格舞曲 Gigue



Bach - 6 Partitas BWV 825-830.pdf

6.53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法国风格序曲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 831
序曲 Overture ,指在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等的开场音乐,常作为单独的音乐会演奏。十七世纪,序曲在意大利和法国得到发展。当时序曲曲式定为的快-慢-快的三段体,通称为“意大利序曲”。而曲式为慢-快-慢的序曲,则被称为“法国序曲”。

巴赫的《法国风格序曲》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 831 ,实际上是一部《b小调帕蒂塔》Partita in b Minor,常被称为“第七帕蒂塔”,于1735年出版。共有八个部分组成。

1. 序曲 Overture
2. 库朗舞曲 Courante
3. 两首加沃特舞曲 Gavotte I & II
4. 两首帕斯比叶舞曲 Passepied I & II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6. 两首布列舞曲 Bourree I & II
7. 基格舞曲 Gigue
8. 余韵 Echo



Bach -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 831.pdf

1.01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降B大调随想曲 Capriccio in B-flat Major BWV 992
随想曲 Capriccio 的名称,首先用于16世纪某些意大利牧歌,在巴赫时代,随想曲用于键盘乐器,指一种自由赋格式多少有些畅想的表现方式。

《降B大调随想曲》Capriccio in B-flat Major BWV 992 ,全名为《为送别即将出发旅行的哥哥而作的随想曲》,作于1704年。当时,巴赫19岁,正在阿恩施塔特担任管风琴师,其兄约翰•雅各•巴赫因瑞典国王卡尔二世在居留波兰时,曾为之所作许多音乐,受到赏识,任命为瑞典的宫廷乐长。此曲乃J. S. 巴赫为送别兄长而作。在这首作品的首页,J. S. 巴赫题辞:“意图是使其中止旅行后感受朋友们柔情的话语。”全曲从小抒情调始,转为行板,然后进入“在国外,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情的象征”(题辞),赋格曲风格,调性变化后以极慢速度进入“朋友们共同的悲叹”(题辞);然后再进入“无法可想的朋友们,为其集会送别”;然后是通知出发的“马车夫咏叹凋”和喇叭声;最后是模仿马车、喇叭声的赋格曲,意味着哥哥出发远行。这是一首寄托了巴赫深情的作品。


Bach - Capriccio in B-flat Major BWV 992.pdf

411.0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钢琴海 ( 粤ICP备13006458号-2 )

GMT+8, 2024-4-20 12:15 , Processed in 0.0814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