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黑白键盘

[发谱] Beethoven, Ludwig 贝多芬 钢琴曲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 Op.10-1
Op.10中包含三首奏鸣曲,这三首都很有贝多芬的个性,相互之间并没有类似,每一首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第一和第二首是三个乐章,第三首却又回到四个乐章,构成相当大型的乐曲。在Op.10中,充分地表现了贝多芬是如何地苦心孤诣,为各种奏鸣曲能在古典的简洁与内容的充实两者兼容并蓄情形下,打破惯例,脱离既成的模式而勇往直前的姿态。

《c小调第五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c-moll Op.10-1 的三个乐章分别是:

第一乐章 极快而抖擞的快板,c小调,3/4拍,奏鸣曲式。乐曲是由主和弦与分解和弦向上上行的意志性动机,以及另一个与之形成对比的,弱的优雅动机连接起来的利落的第一主题而开始。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出现,是一个具有优美旋律的主题。这个主题经反复、发展,走向高潮而出现第一主题的音型,然后以短小的结尾逐渐归于平静而结束呈示部。展开部首先以C大调很有气势地奏出第一主题,接着把第二主题作大胆的变化。在再现部中则把第一主题作短暂的再现,其次是第二主题先以F大调,然后以c小调再现,最后用小结尾结束。

第二乐章 极慢板,降A大调,2/4拍,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乐曲非常优美,也很有深的诗情,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应该用柔和优美的触键与彻底的连奏把旋律透过键盘表现出来。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以很弱的力度极为优雅地奏出。在再现部中,两个主题以优美的变奏再现,最后以第一主题所构成的尾奏做轻轻的结束。

第三乐章 最急板的终乐章,c小调,奏鸣曲式。这是一个仅有120小节,“完全是贝多芬作风的”乐章,充满了幻想与幽默感。第一主题由双手齐奏开始,属于同一动机的反复,多少带有一点焦虑的气氛。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呈示,用断奏奏出,同事也一样有轻快的节奏。展开部很短,只有11小节,完全是以第一主题开始的动机发展。在再现部里,第一主题再现之后,第二主题用C大调来再现。最后,乐曲渐慢、渐弱地结束。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c-moll Op.10-1.pdf

952.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F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 Op.10-2
《F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F-dur Op.10-2 共有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 快板,F大调,2/4拍,奏鸣曲式。是活泼而朴素的乐章。第一主题是轻快的,而且节奏很有特点。经过由第一主题开始的动机所构成的短暂的经过部,唱出了C大调的第二主题。展开部后,第一主题以D大调再现,接着用F大调再现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 小快板,f小调,3/4拍,三部曲式。第一段的主题由双手的齐奏开始。这个主题加以反复后,音乐进入了二声部的以五度的卡农进行的中间乐节。接着以右手再现主题,左手在4小节后也用卡农紧跟其后。中段是降D大调,主题极为温和。此主题用降A大调反复时,左手出现新的音型。经过简单的发展之后,主题以主调做变形的再现,然后夹一段较长的休止而变成经过部,随即进入第三段。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第三乐章 急板,F大调,2/4拍,奏鸣曲式。呈示部一开始是在左手出现4小节主题,接着在右手将主题移高八度进行模仿。接着再以五度音程模仿,形成赋格曲风格的进行。第二主题以C大调奏出。这个主题是以第一主题做为素材构成的,所以与第一主题没有很强的对比。展开部中将第一主题转位,以A大调的齐奏先出现,接着开始做对位法的进行。第二主题在D大调上出现。再现部中第一主题用很强的力度再现,右手是很热烈的快速音群。华丽的经过部之后,第二主题以F大调再现,最后以急速的渐强做为尾奏结束全曲。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F-dur Op.10-2.pdf

962.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Op.10-3

一般认为《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D-dur Op.10-3 是Op.10中最为杰出的作品。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四个乐章,内容上更加深刻。关于这首作品,贝多芬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里的人的心理状态,用各种光线和阴影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

第一乐章 急板,D大调,2/2拍,奏鸣曲式。在结构上比以往的乐曲更有紧凑的感觉。此乐章华丽灿烂而且明确有力、快速、内容丰富。第一主题是由齐奏所奏出的拥有暗示性的动机开始。开始的下降动机虽然用弱奏奏出,但是所用的却是贝多芬所独有富于内含劲力的素材,这一素材不但在本乐章里随时可见,而且还在完成它所负担的重要任务。之后出现了b小调极为优美的旋律,这个旋律逐渐增强之后,第二主题在a小调出现。展开部是由弱急速到强而进入第一主题开始了强有力的发展。展开部较短。再现部中先再现第一主题,呈示部中出现的b小调极为优美的旋律在这里以e小调再现,第二主题回主调再现。最后是一个华丽的尾奏。

第二乐章 凄凉的广板,d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是在整个乐曲中最有紧张感的乐章,是一首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作品中,表情最深刻的作品。此外,这也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独立乐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缓板。乐曲的开始是含有悲凄表情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是a小调有柔和之美的旋律,将此变奏之后,接三小节用经过部的旋律所组成的小结尾,进入展开部,并以F大调出现沉重的主题。当音量逐渐增强时,印象深刻的六十四分音符快速音群继续的浮沉飘忽。这些部分使人感觉到业已具备了贝多芬中期以后徐缓乐章所具有的深度了。在再现部里是将第一主题缩短再现,再现第二主题之后的尾奏里,则将第一主题的动机在低音部奏出,而高音部则流出细腻的分解和弦的伴奏。

第三乐章 快板的小步舞曲,D大调,3/4拍,三部曲式。由前一乐章阴郁的气氛一变而成为明朗的小步舞曲,像这类色彩的突变是贝多芬的特色之一。小步舞曲的主题是极为柔和的。中段是G大调,以右手三连音为中心,左手反复跳跃很大的16小节的主题之后,返回小步舞曲部分而结束。

第四乐章 快板回旋曲,D大调,4/4拍,回旋曲式。回旋曲主题是由疑问的动机开始,据说贝多芬是用这个动机来表现他的忧郁。第一插部主题开始时是D大调,中途则转为A大调。回旋曲主题再现后,立刻出现了降B大调的第二插部主题,造成一个强有力的顶点。然后是回旋曲主题的发展,此后又以回旋曲主题、第一插部主题、又再一次回旋曲主题的顺序进行。在尾奏中,“忧郁”的动机仍在横冲直撞的活跃地进行着,最后乐曲在静静的气氛中结束。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D-dur Op.10-3.pdf

1.46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Piano Sonata in c-moll "Pathetique" Op.13 , 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而在听到肯普夫、施纳贝尔、巴克豪斯、巴伦波伊姆等人演奏的这首乐曲录音时,我就更想探究这首气势磅礴的奏鸣曲何以会有一个与其音乐精神并不很符合的名字了。

原来,这个形容词是贝多芬自己写上去的。在这首作于1798—1799年间的标号为op.13的钢琴奏鸣曲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 Sonata Pathetique”(悲怆大奏鸣曲)。在他的32部钢琴奏鸣曲中,只有这一部和op.81a“告别”是由作曲家自己加上标题的。二十八、九岁的贝多芬,正值青春年华,事业蒸蒸日上,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个标题呢?罗曼·罗兰在他著名的《贝多芬传》中回答了我的疑问: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后就永远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

1801年,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上写道:

      “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的说话。……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 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悲怆”奏鸣曲本身和这封信,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

有人曾将这首奏鸣曲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指出在这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共同的“青春的哀伤感”。

可能人们是从这个标题出发,将它和当时德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相对应而作出这种结论的。确实,在歌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在莫扎特的g小调第40交响曲中,都弥漫着类似的情绪。但贝多芬毕竟有其独特的个性,实际上,他的作品中弥漫着的是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对无限、对理想的渴望。他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肉体上和生活中的种种痛苦、恐惧、忍让、敬畏,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升华。正如E·T·A·霍夫曼所说:“人的心在尘世之物中感悟超尘世之物。”

贝多芬在他的生活中感觉到了悲怆,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他将这些写进了这部奏鸣曲,用音乐把我们带出生命的躯壳,导向那无垠的精神疆域,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

      “我的王国是在天空。”

      “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是我给人以酒神上至高的热狂。”

      “我们这些精神上无限而生命有限的人,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的。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

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培育出精纯美丽的花朵,献给世人,解救世人,造福世人,他是人类的英雄,人类的普罗米修斯。


第一乐章是宏伟的奏鸣曲式。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c小调。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重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绝无儿女情长似的缠绵悱恻,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热血沸腾。

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降A大调,2/4拍子。温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无词歌。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 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贝多芬对生命、对人类的爱就像阿波罗的阳光一样,明澈地闪耀在每一个音符上。那部韩剧“爱有天意”中女孩子在学校作钢琴独奏时演奏的就是“悲怆”的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快板,c小调,2/2拍子。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c-moll Op. 13 Pathetique.pdf

1.22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E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 Op.14-1
这部《E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E-dur Op.14-1 是用非常明快的形式所写的作品。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E大调,4/4拍,奏鸣曲式。主题是明朗的,接着在B大调上呈示线条单纯的第二主题。展开部里最初用第一主题,然后是以八度奏出的新旋律,左手以十六分音符伴奏。第一主题再度出现后结束展开部。随后是强有力的再现,其中第二主题也在E大调上再现。

第二乐章,小快板,e小调,3/4拍,三部曲式。第一段是从拥有诙谐情绪的主题开始。中部是C大调,经过句后,大反复至第一段,尾奏是用中部主题中的动机,最后轻轻结束乐曲。

第三乐章,悠闲的快板回旋曲,E大调,2/2拍。回旋曲主题是随着三连音的流畅伴奏奏出的。第一插部主题在B大调轻轻地出现。这个主题非常单纯,同时稍加变形来反复,然后立即连接回旋曲主题的再现。第二插部主题在G大调上强有力的出现。回旋曲主题第三次再现之后,第一插部主题以A大调再现,把最后的回旋曲主题装饰得非常华丽,随后结束全曲。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E-dur Op. 14-1.pdf

903.6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 Op.14-2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这部《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G-dur Op.14-2 是最简易的乐曲之一。因为曲调非常优美可爱,所以多半被选为初学者学习用曲。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2/4拍,奏鸣曲式。优美的第一主题是由快乐地来回移动的右手动机,加上左手做简短的对答所组成的。第二主题是以D大调的三度的下行走句奏出,与第一主题一样拥有快乐的表情。展开部较长,首先以g小调出现第一主题,接着是第二主题的发展,然后第一主题的动机移到左手,右手则继续弹奏引导高潮。再现部之后,乐章以第一主题的动机而构成的尾奏来轻轻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变奏曲式。这是贝多芬第一次在钢琴奏鸣曲中用变奏曲形式。主题是很奇特的,有很多的断奏和休止符。第一变奏是左手奏主题,右手则奏还有切分音的对比声部;第二变奏与主题相同,是属于用很多断奏和休止符的怪异的变奏,在后面接着有四小节的经过乐句;第三变奏的音符很细腻,在右手的十六分音符的动态中做主题的变奏,主题变得非常华美。尾声只有六小节,回到主题气氛后,突然的以很强力度结束乐章。

第三乐章,极快板的谐谑曲,G大调,3/8拍,回旋曲式。回旋曲主题像跳跃一样的轻快,同时是简单的三部曲式。第一插部主题是e小调,用弱的力度奏出。回旋曲主题再现后,出现缓和的第二插部主题,这部分充满抒情性。回旋曲主题再次再现后,是一段回旋曲主题的发展部分。当三连音奏出时,以G大调出现的新的乐思成为尾奏,最后再一次回想回旋曲主题而结束全曲。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G-dur Op.14-2.pdf

1.11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降B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 Op.22

《降B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Bs-dur Op.22 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和年轻人的感情,没有一丝灰暗的阴影。这个类型的作品已是最后一首了,此后的作品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首奏鸣曲可以说是感情、结构、钢琴效果等方面非常平衡的作品,也可以说这是贝多芬初期风格的最后而又最杰出的一首奏鸣曲。

第一乐章,抖擞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开始是明快的动机,用弱的声音奏出。第二主题是F大调,用两手相距八度音程而奏的柔和的旋律。接着经过由琶音而开始的华丽部分,进入小结尾,小结尾是在F音的震音之上奏出的新旋律。展开部的开始是用小结尾所出现过的动机倒反过来排列的罕见手法,然后再加上开始的十六分音符做舒畅的发展。再现部是呈示部严格再现。

第二乐章,富有表情的慢板,降E大调,9/8拍,奏鸣曲式。旋律上有极其细腻的表情,乐曲拥有浪漫气氛。这个乐章一直非常受注目,使人联想到“浪漫派的夜曲”。在优雅的和弦上所唱出的第一主题是夜曲风格的抒情性旋律。短暂的经过部之后,接着唱出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也是有丰富的装饰性和十足的抒情味。展开部只将第一主题发展。在再现部里,第一主题以变奏出现,变得更加优美,第二主题是用降E大调再现。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降B大调,3/4拍。是传统形式的小步舞曲,但中间部的小调部分是贝多芬独特的精力充沛的音乐。乐曲以明朗优美的主题开始。中间部是十六分音符音型与强奏的和弦的二部曲式。之后从头再奏一遍小步舞曲而曲终。

第四乐章,小快板回旋曲,降B大调,2/4拍,回旋曲式。回旋曲主题充满青春气息,柔和而优美。八小节的旋律以八度音程重复,即成装饰性的终止。第一插部主题是F大调,是即兴性、幻想性的。后半的三十二分音符,更为增加幻想性。回旋曲主题再现后,第二插部主题在b小调呈示,此后便出现右手三十二分音符,左手十六分音符断奏的华丽新主题。回旋曲主题第三次是以变奏方式出现的,第一插部主题在降B大调再现,然后又再一次出现回旋曲主题的变奏,后结束全曲。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Bs-dur Op. 22.pdf

1.58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Op.26
《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As-dur Op.26 ,共有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变奏式行板,降A大调,3/8拍,变奏曲式。主题是三部曲式,最初的八小节基本乐思被加以反复,形成对比的另外一组中间的八小节承接其后,再度重复最初的主题而结束。第一变奏是带有优美的动机和富于幻想性的气氛;第二变奏则将主题移至低音部,而用右手进行伴奏;第三变奏是降a小调,右手以切分音将主题做沉重的变奏,到处设置的强音以增加悲怆的气氛;第四变奏有谐谑曲的性格,在此部分也频繁地使用切分音;最后的第五变奏,是将主题旋律埋在细微的音型里,造成极为冥想性的气氛。最后,仍然以主题的变奏所构成的短暂而幽静的尾奏结束。

第二乐章,极快板的谐谑曲,降A大调,3/4拍。这是与前后乐章形成明显对比的,充满活力的谐谑曲。谐谑曲主题从降E大调开始,然后将最初的四小节以降A大调加以反复。夹着由这一主题的动机所构成的富于力度变化的中间乐节,以f小调再现主题。中间部是属于拥有舒畅气氛的八小节主题,以及用同样节奏的后半部所组成的二段体。中间部之后大反复到谐谑曲。

第三乐章,“悼念某位英雄的葬礼进行曲”,降a小调,4/4拍。进行曲有拥有沉重附点节奏的主题开始,然后夹着一段短短的中间乐节再度出现主题。中段很短,只反复前半和后半各四小节。第三段a小调是第一段的完全再现。

第四乐章,快板,降A大调,2/4拍,回旋曲式。这是富于流动性而又充满青春气息的乐章,与前面的进行曲形成明显的对比。回旋曲主题开始六小节后,马上以复对位法的转位来加以反复。第一插部主题出现在降E大调,旋律是用断奏法演奏,非常明朗,伴奏则是从回旋曲主题演化而成。回旋曲主题忠实的再现后,立即以c小调出现了第二插部主题。回旋曲主题在主调第三次出现之后,第一插部主题也用同样的调再现而进入尾声。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As-dur Op. 26.pdf

1.28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降E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 Op.27-1
《降E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in Es-dur Op.27-1 附有“幻想风格的奏鸣曲”的标题,使乐曲性格十分明显。共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行板 - 快板 - 行板,降E大调,2/2拍的行板,中间是6/8拍的快板,三部曲式。一开始是柔和的行板主题。进入快板音乐一改常态,突然以强的气势开始,力度上做了剧烈的变化。与行板平静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第二乐章,活泼的甚快板,c小调,3/4拍,三部曲式。实际上这是一首谐谑曲。旋律性不强,第一段主题反复后,夹着以此材料的中间乐节而再现主题。中段是A大调,二段体,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用右手的连奏,左手的断奏使气氛比第一段更为急躁不安。最后强有力地奏出尾声,并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充满表情的慢板,活泼的快板,降A大调,3/4拍。这是一首充满深厚感情的抒情诗。第一段是八小节稳重的主题。接下去是一段像是由冥想中醒过来一样的华彩而进入降E大调部分,2/4拍的极快板。乐曲接下去是回旋曲,其中两个主题轮流以不同方式出现,最后乐曲在强有力的气氛中结束。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Es-dur Op. 27-1.pdf

1.08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2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如果只选一首知名度最高为代表,应该非《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Op..27-2 莫属。这首属于贝多芬中期时期的杰作,不仅浪漫动听而且还有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月光”。对喜欢过中秋节的爱月民族来说,聆赏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时更增添几分亲切感。但是,您知道吗?贝多芬当年写这首作品时,乐念竟然与月光毫无关系。

1800年,在布伦斯维克家贝多芬认识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女茱丽叶塔(Giulietta guicciardi),她起初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之后贝多芬完全被少女的气质所吸引,当时已经三十岁的他甚至兴起与茱丽叶塔结婚的念头。但是,终究因两人身份不同而没有结果。这首知名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便是提献给她的诉情之作!

哇!这是多么浪漫的「师生恋」啊!可是,历史的真相却煞风景地戳破人们 所「想象」的浪漫情节。虽然十四号钢琴奏鸣曲的确是献给茱丽叶塔,而她的特质也的确深深地吸引了贝多芬,两人有段若有似无的恋情,但这之间依然有段 「迫于现实」的小插曲。

原本,贝多芬写了一首充满爱意的曲子作品51-2的轮旋曲,准备送给心上人茱丽叶塔。但是,因为贵客到访而在政治因素与现实的考量下,将这首轮旋曲转送给了李希诺夫斯基(Lichnowsky)伯爵的女儿。事后才将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敷衍凑数地送给了茱丽叶塔。

此曲于1801创作完成、1802年出版,当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鸣曲,而且没有「月光」的称谓,因为作曲者并非对月亮心生所感而写。但此曲却因音乐极为动听而大受欢迎,贝多芬还因此向弟子彻尔尼抱怨过心插柳的无奈。直到三十年之后,一位音乐评论家H.F.L. Rellstab听过此曲第一乐章后表示:「犹如置身瑞士琉森湖月光闪耀湖面的摇荡小船上一般。」从此,此曲的「月光」的别称不胫而走,大家都认为此名极为贴切,更拉近了音乐与听众的距离。其实,这首作品音乐本身就已经具备超越局部揣测的特质,也就是说不需要穿凿附会地说「月光」的故事,只要听者用心欣赏就可以体会乐曲的独特性与不凡。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Piano Sonata in cis-moll "Mondschein" Op.27-2 ,与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1一同创作出版,这两首作品与传统的奏鸣曲在乐章的安排上略有不同,为了避免好事者的批评,贝多芬巧妙地加上「充满幻想风的」的字眼于这两首作品乐谱上,为自己没有在第一乐章摆上奏鸣曲式寻求解套。

第一乐章为持续的慢板,二二拍,三段体。一般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都会以奏鸣曲式写成,但「月光」却违反这个不成文的惯例,将第一乐章以三段式写成。 虽然是二二拍子,但是左手均匀的三连音却让音乐听来像三拍子,而且营造出迷人的幻想性。如此充满浪漫气氛的第一乐章,对舒伯特、萧邦、舒曼、孟德尔颂等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启发。第一乐章整体的表达属于一种朦胧、低迷的调子,性格隐讳且不好处理。

第二乐章行板,三四拍子,三段体。与第一乐章同为三段体,而非奏鸣曲中常备的小步舞曲、或是诙谐曲。李斯特曾经形容这个乐章是「两个深渊里的一朵花」,这段话不禁令人想到贝多芬的第四号交响曲,舒曼也称许它为「两位北欧巨人间(第三、五号)的娇柔美女」。第二乐章虽是三拍子,但贝多芬巧妙地运用音符强弱与长度的对比,让旋律听来具有行进的味道切合行板的表情速度。第二乐章最难以诠释之处在,它必须承接第一乐章的隐讳与第三乐章的激进,因此其中间色调的拿捏相当重要,过于接近第一乐章的情绪不仅全曲显得沉重,而且失去作品形式的平衡感。过于接近第三乐章的情绪,则让音乐显得轻佻而且冲淡了第三乐章的爆发力。

第三乐章
激动的急板,四四拍,奏鸣曲式。激进如贝多芬者大概也不敢不在这个乐章放奏鸣曲式吧!有人说此乐章为贝多芬钢琴音乐中,表现张力最高的一段。的确,快速音阶的弹奏考验着每位钢琴家的胆识与基本功夫,短促而快速的强音则考验钢琴家的触键能量,以及对和声饱满与平衡的处理。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in cis-moll Op. 27-2 Mondschein Sonate.pdf

949.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积分: 钢琴币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钢琴海 ( 粤ICP备13006458号-2 )

GMT+8, 2024-3-29 22:52 , Processed in 0.0808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